住房公积金——历史的选择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住房实行福利分配,因为分房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比比皆是,我国的住房建设速度远跟不上人口的发展速度。到1996年末,全国仍有300多万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实践证明这种国家统包的住房分配方式行不通。
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由此揭开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在此背景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应运而生。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职工的住房消费能力,从而促进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住房问题解决机制。
住房公积金大事记
——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1]73号)中提出,“公积金是建立个人住房基金的有效方式,各地区要紧密联系各地区的特点和经济能力,正确引导,逐步推行。”
——1992年,住房公积金制度很快被全国兄弟城市竞相模仿学习,同年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相继试行符合本地实际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2年,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房改方案中规定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截止当年末,已有131个城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明确把“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列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要求所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均应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缴纳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制度由此正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实行。
——1994年,财政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等制定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暂行规定》(财综字[1994]126号),对住房公积金的定义、缴存、支付、使用及管理等作了进一步规定。该规定是有关公积金的首部全国性法规。
——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写入住房公积金,强调“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1999年,国务院以第262号令发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标志着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式进入了规范化和法治化时代。
——2002年,国务院以第350号令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进行首次修订,之后住房公积金的基本体制架构一直稳定至今。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2019年,国务院以第710号令公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部分条款的修改内容。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发,不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住房公积金的主管部门在2月就住房公积金做出了应急式的缓缴、贷款缓还、租房提取额增加或降低缴存比例等政策调整。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六盘水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回顾
六盘水市紧跟国家步伐,自1993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28年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历程
——1993年,在市房改办设立资金科,筹建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5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专职管理住房公积金和房改资金,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业务。
——1996年,在市直单位启动住房公积金贷款试点。
——2003年,成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专职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营和服务。
——2008年,全市各县、区及驻市国有企业住房公积金全面纳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实现“统一决策、统一核算、统一制度、统一管理”。
主要成绩
——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工作模式华丽转变。28年来,公积金决策机构从原来的房委会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管理机构从房改办资金管理科到专职的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再到更加专业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业人员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61人,全市住房公积金从业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致力于维护职工权益、保障住房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住房公积金业务高质量业务发展,工作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华丽转变。
——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政策普惠性充分体现。28年来,六盘水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面从制度建立之初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到县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再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公积金缴存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近18万人,年度归集额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增加到近27亿元,年度购房消费提取从最初的几百人次增加到近13万人次;公积金单笔贷款平均额度从最初的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0万元以上,贷款户数从最初的每年几十户增加到五千户以上,贷款发放量从最初的每年一两百万元增加到20亿元以上,帮助职工解决自住住房面积从最初每年不到5000平方米增加到70万平方米左右,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从最初的不足1%增加到29%以上。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已不可替代,在房地产、土地流转、建材等诸多经济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解决我市职工住房问题的主要渠道和撬动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杠杆。
——试点保障房贡献力量,好政策惠及广大职工。2012年,六盘水市经国家批准,成为全省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为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先后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7.93亿元,支持建成保障性住房79.2万平方米,帮助7878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为民服务坚定前行。28年来,住房公积金管理从粗放管理、手工记账,通过不断规范发展,到2020年末已经形成集制度化、信息化、流程化于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三项基础业务制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群众诉求不断修改完善业务规范和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了住房公积金“通缴通取”、“一岗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微信公众号和网上服务大厅为主的网上服务渠道投入运行,实现公积金业务“掌上办”、“线上办”。
——服务社会成绩斐然,牢记使命感恩奋进。28年来,六盘水市住房公积金业务不断发展,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203.97亿元,累计办理提取124.05亿元,缴存余额79.92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6.52亿元,贷款余额73.39亿元,支持职工购、建、修住房面积489万平方米;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7.93亿元,试点项目贷款余额0.42亿元。2020年末个贷率91.83%,资金运用率92.35%。
当前,全体六盘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牢记使命,感恩奋进,高质量持续推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